第131章 薛宝钗入侯府
第131章薛宝钗入侯府
盛老太太摆了摆手后说道。
“怎么会呢,方才我和明兰聊天还问你呢。”
“明兰说你出去办事了。”
“如今是多事之秋,侯府跟王家的事情也还没个了断呢。”
“这段时间,侯爷还是在府里陪陪家人,免得招惹是非啊。”
贾珏微微点头后说道。
“老太太说的是,要不是因为这点事情不得不办,我也不会出去的。”
“这段时间府里不肃静,我和明兰也没顾得上去盛家看您。”
“不曾想您亲自过来了,真叫我们这些做晚辈的汗颜啊。”
盛老太太听后笑了笑说道。
“你和明兰有这份心,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如今腿脚还行,走动走动不成问题。”
贾珏淡然一笑后说道。
“明兰自幼便是在老太太您膝下长大,就属跟您感情最深。”
“等过了这段时间,老太太您若是有闲暇,还望能在侯府住上一些时日,明兰她在侯府里最想的就是您了。”
盛明兰也附和着说道。
“是啊,祖母,等侯府风波过去之后,您就来府里住一段时间吧。”
盛老太太略一思考后笑着说道。
“住些时日倒也无妨,过去再说吧。”
就在几人聊天之时,丫鬟来到偏厅内行了一礼后说道。
“侯爷,王姨娘请您过去一趟呢,说是有些事情商议一下。”
贾珏听后淡然说道。
“知道了,我等会儿便过去,下去吧。”
“奴婢遵命。”
在丫鬟离开后,贾珏看向盛老太太笑着说道。
“老太太,您先和明兰说话,我去处理点事情,中午我让后厨准备好饭菜,咱们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
盛老太太微微点头后说道。
“侯爷有事去忙便是,我和明兰一起无妨。”
随后贾珏起身离开,直奔王熙凤的院中去了。
此时王熙凤卧房内,王熙凤正安抚着薛宝钗。
原来就在不久前,薛宝钗离开了薛家后,带着丫鬟找了辆马车便直奔冠军侯府来了。
当时贾珏还没回来,所以下人在通报了之后,王熙凤便把薛宝钗先带到了自己房中。
在贾珏回来之后,王熙凤又命丫鬟前去通报一下。
王熙凤看向薛宝钗后温和说道。
“宝钗妹妹,你放心吧,关于你和薛家的事情,侯爷心里也是心如明镜。”
“姑妈她如此短视,以后必然会悔不当初的。”
薛宝钗叹了口气后说道。
“凤姐姐,这些都过去了。”
“我毕竟出身于薛家,如今虽然已经恩断义绝,但也不想在侯爷面前给薛家上眼药。”
“薛家今后何去何从,由他们去吧,跟我再无瓜葛。”
王熙凤握住了薛宝钗的手后说道。
“唉,也罢,你放心,今后你我姐妹齐心,好好侍奉侯爷。”
“两位夫人都是性情温和宽厚的人,且如今都怀有身孕。”
“夫君也并无嫡庶偏见,你我姐妹在侯府,自有一席之地,断然不会被人下看的。”
薛宝钗微微点头后说道。
“以后还望凤姐姐多多照拂了。”
就在姐妹二人说话之际,外边传来了丫鬟请安行礼之声。
王熙凤听后看向薛宝钗说道。
“宝钗妹妹,侯爷来了,咱们去外边吧。”
“好。”
薛宝钗答应了一声吼,跟随着王熙凤一起来到了外边堂内。
此时的贾珏正悠闲喝着茶等候着。
王熙凤和薛宝钗来到近前后行了一礼说道。
“妾身见过侯爷。”
贾珏听后抬了抬手后说道。
“好了,都是一家人,不必拘礼,坐吧。”
“谢侯爷。”
姐妹二人坐下后,贾珏打量了薛宝钗一眼。
看得出来,薛宝钗的状态一般,再结合之前王熙凤和贾珏通了通气。
不难看出,薛宝钗必然是和薛家大闹了一场。
对于薛宝钗的母亲,贾珏不由得想起了一句特别恰当的话。
老娘们儿当家,房倒屋塌。
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是用在薛王氏的身上,却是恰如其分。
作为一个当家人,薛王氏既不能管教好儿子,又不能维持住家业。
而且还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其他意见,属于典型的不撞南墙不回头。
在原著里,薛蟠在金陵打死了人,薛家好不容易才把事情摆平,然后一家人到京城躲风声。
作为薛蟠的母亲,薛王氏知道儿子是个什么货色了,还不加以管教,依然是听之任之,由着薛蟠的性子来。
最终薛蟠梅开二度,因为争风吃醋,打死了仇都尉的儿子,这下算是彻底无力回天,薛蟠成功被判了斩监候,偌大的薛家也败了。
正应了那句老话,慈母多败儿,惯子如杀子。
而在站队的问题上,薛王氏也是首鼠两端,举棋不定。
薛王氏明知道荣国府是把薛家当猪宰,却还执迷不悟。
好不容易被薛宝钗说通倒向了冠军侯府,侯府这边刚出点事情,她马上打起了退堂鼓,想着划清界限。
这是选择站队最大的忌讳。
反观薛宝钗还是聪明的,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她宁可跟薛家决裂,也要履行诺言,进入侯府之中。
王熙凤在察言观色了一番后,看向贾珏笑了笑说道。
“夫君,您先和宝钗妹妹说话吧,妾身还得去处理些事情。”
贾珏微微点头后说道。
“好,对了,凤儿,忙完了记得给宝钗安排一个清净的院子,安顿宝钗住下。”
王熙凤轻笑一声说道。
“夫君放心吧,妾身一定会办的妥妥当当的,这可是妾身的妹妹。”
随后王熙凤款动金莲离开了堂中。
在堂中只剩下了贾珏和薛宝钗时,薛宝钗也是不由得有些忐忑了。
毕竟薛宝钗来侯府是做妾室的,还是自己主动登门,这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无疑是十分掉价的行为,薛宝钗也是担心贾珏会因此下看自己。
然而出乎薛宝钗意料的是,贾珏温和看向薛宝钗后说道。
“心里很委屈,很难过是吧,想哭就哭吧,没事的。”
一边说着,贾珏掏出一块手绢递给了薛宝钗。
薛宝钗接过手绢后,眼眶不由得有些湿润了。
她看向贾珏后说道。
“侯爷,我、我、”
贾珏轻轻握住了薛宝钗的手后说道。
“侯府如今是多事之秋,你能在这个时候来到侯府,我很开心。”
“关于薛家之事,我心里明白。”
“你虽然和家里闹得不愉快,但终究心里还是放不下薛家对吧。”
薛宝钗听后叹了口气说道。
“生于斯长于斯,又岂是那么容易割舍的。”
“我母亲她不是坏人,她就是,就是糊涂了些。”
贾珏拍了拍薛宝钗的手后说道。
“好了,放心吧,我不会因此迁怒薛家的。”
“毕竟捧红踩黑才是众生嘛。”
薛宝钗自然听出了贾珏的言外之意。
贾珏不会迁怒薛家,但同样的,今后贾珏对薛家也不会有任何的照拂,这就是对于立场不坚定的人的处置。
毕竟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原本这次侯府的危机,应该是薛家绝佳融入到侯府的机会,然而薛王氏把这个机会给完美错过了。
薛宝钗义无反顾的来到侯府,也只是保证了薛家不会在事后追责,但薛家以后再发生什么,侯府必然是会袖手旁观的。
贾珏的话既是在安稳薛宝钗的心,也是在向薛宝钗表达自己的态度。
薛宝钗八面玲珑,自然也是理会到了贾珏的意思。
紧接着薛宝钗便乖巧点了点头后说道。
“侯爷说的是,宝钗既然来到了侯府,从今之后,生是侯爷的人,死是侯爷的鬼,绝不会再牵挂其他的什么事情了。”
贾珏听后满意的笑了笑,难怪都喜欢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
“好,那从今以后,你就是侯府的人了。”
“这段时间侯府麻烦缠身,也不方便办事。”
“等过去这段时间吧,我一定为你风风光光的补办一场仪式。”
薛宝钗柔情似水笑了笑。
“妾身都听侯爷的安排。”
在陪着薛宝钗聊了会儿天后,贾珏便安排人给薛宝钗归置起了院子,安顿薛宝钗住下。
自此冠军侯府内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
时间一晃,转眼又过了几天。
自从上次神都大爆炸之后,永平帝罢朝数日,朝政都由内阁接手。
萧钦言几次入宫求见永平帝,想询问一下新政推行之事是否要暂缓,但都被夏守忠给拦了下来。
萧钦言没有办法,只能是继续硬着头皮推行新政之事。
与此同时,朝野有关于天谴之事的谣言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神都百姓人心惶惶,都担心南城大爆炸再度上演一次。
夜晚,京郊玄真观外,顾千帆此时正调遣着大批的锦衣卫将玄真观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上次贾珏在殿中奏陈永平帝南城大爆炸乃是人为之后,锦衣卫便开始按照贾珏提供的线索暗中展开调查了。
锦衣卫全力发动之下,只用了短短三天的时间,便查清了这三个月中神都有关硝石硫磺木炭大宗采买的流向。
经过调查,仅仅是这三个月内,就有十多万斤制造黑火药的材料被暗中采买并运送到了玄真观中。
玄真观是京郊外的一处道观,但说起玄真观,估计对红楼不熟悉的人没有什么印象。
但是提起一个人,估计很多人就知道,贾敬。
贾敬便是宁国府贾珍的父亲,也是这几十年来,宁荣二府最出色的一个人了。
贾敬早年通过科举成为金榜题名的进士,以前跟义忠亲王交好。
后来在参与夺嫡之争中,贾敬受到牵连,只能够躲到城外玄真观修道避祸。
也正因如此,贾敬算是因祸得福,抄家宁国府的时候,他被人下意识的给忽略掉了。
之所以大量制造黑火药的原材料被送到玄真观,那就不得不提一提火药的来源了。
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炼丹术密切相关。
早在东汉时期,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就提到了硝石、硫磺等物质的炼丹方法。
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中也记载了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炼丹的方法,这被认为是火药配方的最初形态。
因此玄真观采购硝石硫磺木炭等物品,也能够掩人耳目。
毕竟这些材料,道士在炼丹之中也会广泛运用。
就算偶尔有人在玄真观发现了这些东西,也不会引人起疑。
言归正传,此时锦衣卫已经将整个玄真观包围的密不透风。
伴随着顾千帆一声令下,锦衣卫直接冲入了玄真观中,开始抓人。
此时玄真观打坐的精舍内,在听到了道观内打斗之声后,一身老道装扮的贾敬缓缓睁开了双眼。
从卷入了这桩惊天大案之后,贾敬就猜到了,自己早晚会有这一天。
只是让贾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
在叹了口气后,贾敬没有迟疑,撕开袖口取出一枚丹药之后便吞服了下去。
不多时,贾敬七窍流血倒在了地上,已然是气绝身亡。
此时锦衣卫已经将整个玄真观全部控制了起来。
随后顾千帆便开始审问抓捕到的人员。
一夜无书,转过天来,顾千帆便紧急赶回了宫中前去面圣了。
与此同时,后宫内,小越侯正与姐姐越贵妃一起商议着事情。
小越侯此时无比焦急说道。
“娘娘,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现在大皇子成了储君,您还让我们按兵不动。”
“再这么下去,等到允文就藩,那一切就全完了。”
“咱们现在无论如何也得找到太子的致命把柄,把他拉下马啊。”
“否则的话,将来等候咱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越贵妃听后淡然说道。
“所以呢,你们手里有什么太子的把柄啊。”
“除了当初的科举舞弊案外,还能有什么啊。”
“陛下若是会因为这个废了太子,那当初就不会把事情按了下去了。”
听到这里,小越侯垂头丧气说道。
“那照这么说,咱们难道只能够束手待毙了嘛。”
越贵妃冷笑一声后说道。
“束手待毙,怎么可能。”
“本宫与皇后斗了几十年,难道就是为了束手待毙嘛。”
“行了,你就无需多虑了,本宫自有主意。”
“你安抚一下派系之人,让他们不要着急,刚好趁着这个机会,也能看看到底那些人是真心实意辅佐允文,那些人是趋炎附势。”
(本章完)
盛老太太摆了摆手后说道。
“怎么会呢,方才我和明兰聊天还问你呢。”
“明兰说你出去办事了。”
“如今是多事之秋,侯府跟王家的事情也还没个了断呢。”
“这段时间,侯爷还是在府里陪陪家人,免得招惹是非啊。”
贾珏微微点头后说道。
“老太太说的是,要不是因为这点事情不得不办,我也不会出去的。”
“这段时间府里不肃静,我和明兰也没顾得上去盛家看您。”
“不曾想您亲自过来了,真叫我们这些做晚辈的汗颜啊。”
盛老太太听后笑了笑说道。
“你和明兰有这份心,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如今腿脚还行,走动走动不成问题。”
贾珏淡然一笑后说道。
“明兰自幼便是在老太太您膝下长大,就属跟您感情最深。”
“等过了这段时间,老太太您若是有闲暇,还望能在侯府住上一些时日,明兰她在侯府里最想的就是您了。”
盛明兰也附和着说道。
“是啊,祖母,等侯府风波过去之后,您就来府里住一段时间吧。”
盛老太太略一思考后笑着说道。
“住些时日倒也无妨,过去再说吧。”
就在几人聊天之时,丫鬟来到偏厅内行了一礼后说道。
“侯爷,王姨娘请您过去一趟呢,说是有些事情商议一下。”
贾珏听后淡然说道。
“知道了,我等会儿便过去,下去吧。”
“奴婢遵命。”
在丫鬟离开后,贾珏看向盛老太太笑着说道。
“老太太,您先和明兰说话,我去处理点事情,中午我让后厨准备好饭菜,咱们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
盛老太太微微点头后说道。
“侯爷有事去忙便是,我和明兰一起无妨。”
随后贾珏起身离开,直奔王熙凤的院中去了。
此时王熙凤卧房内,王熙凤正安抚着薛宝钗。
原来就在不久前,薛宝钗离开了薛家后,带着丫鬟找了辆马车便直奔冠军侯府来了。
当时贾珏还没回来,所以下人在通报了之后,王熙凤便把薛宝钗先带到了自己房中。
在贾珏回来之后,王熙凤又命丫鬟前去通报一下。
王熙凤看向薛宝钗后温和说道。
“宝钗妹妹,你放心吧,关于你和薛家的事情,侯爷心里也是心如明镜。”
“姑妈她如此短视,以后必然会悔不当初的。”
薛宝钗叹了口气后说道。
“凤姐姐,这些都过去了。”
“我毕竟出身于薛家,如今虽然已经恩断义绝,但也不想在侯爷面前给薛家上眼药。”
“薛家今后何去何从,由他们去吧,跟我再无瓜葛。”
王熙凤握住了薛宝钗的手后说道。
“唉,也罢,你放心,今后你我姐妹齐心,好好侍奉侯爷。”
“两位夫人都是性情温和宽厚的人,且如今都怀有身孕。”
“夫君也并无嫡庶偏见,你我姐妹在侯府,自有一席之地,断然不会被人下看的。”
薛宝钗微微点头后说道。
“以后还望凤姐姐多多照拂了。”
就在姐妹二人说话之际,外边传来了丫鬟请安行礼之声。
王熙凤听后看向薛宝钗说道。
“宝钗妹妹,侯爷来了,咱们去外边吧。”
“好。”
薛宝钗答应了一声吼,跟随着王熙凤一起来到了外边堂内。
此时的贾珏正悠闲喝着茶等候着。
王熙凤和薛宝钗来到近前后行了一礼说道。
“妾身见过侯爷。”
贾珏听后抬了抬手后说道。
“好了,都是一家人,不必拘礼,坐吧。”
“谢侯爷。”
姐妹二人坐下后,贾珏打量了薛宝钗一眼。
看得出来,薛宝钗的状态一般,再结合之前王熙凤和贾珏通了通气。
不难看出,薛宝钗必然是和薛家大闹了一场。
对于薛宝钗的母亲,贾珏不由得想起了一句特别恰当的话。
老娘们儿当家,房倒屋塌。
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是用在薛王氏的身上,却是恰如其分。
作为一个当家人,薛王氏既不能管教好儿子,又不能维持住家业。
而且还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其他意见,属于典型的不撞南墙不回头。
在原著里,薛蟠在金陵打死了人,薛家好不容易才把事情摆平,然后一家人到京城躲风声。
作为薛蟠的母亲,薛王氏知道儿子是个什么货色了,还不加以管教,依然是听之任之,由着薛蟠的性子来。
最终薛蟠梅开二度,因为争风吃醋,打死了仇都尉的儿子,这下算是彻底无力回天,薛蟠成功被判了斩监候,偌大的薛家也败了。
正应了那句老话,慈母多败儿,惯子如杀子。
而在站队的问题上,薛王氏也是首鼠两端,举棋不定。
薛王氏明知道荣国府是把薛家当猪宰,却还执迷不悟。
好不容易被薛宝钗说通倒向了冠军侯府,侯府这边刚出点事情,她马上打起了退堂鼓,想着划清界限。
这是选择站队最大的忌讳。
反观薛宝钗还是聪明的,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她宁可跟薛家决裂,也要履行诺言,进入侯府之中。
王熙凤在察言观色了一番后,看向贾珏笑了笑说道。
“夫君,您先和宝钗妹妹说话吧,妾身还得去处理些事情。”
贾珏微微点头后说道。
“好,对了,凤儿,忙完了记得给宝钗安排一个清净的院子,安顿宝钗住下。”
王熙凤轻笑一声说道。
“夫君放心吧,妾身一定会办的妥妥当当的,这可是妾身的妹妹。”
随后王熙凤款动金莲离开了堂中。
在堂中只剩下了贾珏和薛宝钗时,薛宝钗也是不由得有些忐忑了。
毕竟薛宝钗来侯府是做妾室的,还是自己主动登门,这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无疑是十分掉价的行为,薛宝钗也是担心贾珏会因此下看自己。
然而出乎薛宝钗意料的是,贾珏温和看向薛宝钗后说道。
“心里很委屈,很难过是吧,想哭就哭吧,没事的。”
一边说着,贾珏掏出一块手绢递给了薛宝钗。
薛宝钗接过手绢后,眼眶不由得有些湿润了。
她看向贾珏后说道。
“侯爷,我、我、”
贾珏轻轻握住了薛宝钗的手后说道。
“侯府如今是多事之秋,你能在这个时候来到侯府,我很开心。”
“关于薛家之事,我心里明白。”
“你虽然和家里闹得不愉快,但终究心里还是放不下薛家对吧。”
薛宝钗听后叹了口气说道。
“生于斯长于斯,又岂是那么容易割舍的。”
“我母亲她不是坏人,她就是,就是糊涂了些。”
贾珏拍了拍薛宝钗的手后说道。
“好了,放心吧,我不会因此迁怒薛家的。”
“毕竟捧红踩黑才是众生嘛。”
薛宝钗自然听出了贾珏的言外之意。
贾珏不会迁怒薛家,但同样的,今后贾珏对薛家也不会有任何的照拂,这就是对于立场不坚定的人的处置。
毕竟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原本这次侯府的危机,应该是薛家绝佳融入到侯府的机会,然而薛王氏把这个机会给完美错过了。
薛宝钗义无反顾的来到侯府,也只是保证了薛家不会在事后追责,但薛家以后再发生什么,侯府必然是会袖手旁观的。
贾珏的话既是在安稳薛宝钗的心,也是在向薛宝钗表达自己的态度。
薛宝钗八面玲珑,自然也是理会到了贾珏的意思。
紧接着薛宝钗便乖巧点了点头后说道。
“侯爷说的是,宝钗既然来到了侯府,从今之后,生是侯爷的人,死是侯爷的鬼,绝不会再牵挂其他的什么事情了。”
贾珏听后满意的笑了笑,难怪都喜欢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
“好,那从今以后,你就是侯府的人了。”
“这段时间侯府麻烦缠身,也不方便办事。”
“等过去这段时间吧,我一定为你风风光光的补办一场仪式。”
薛宝钗柔情似水笑了笑。
“妾身都听侯爷的安排。”
在陪着薛宝钗聊了会儿天后,贾珏便安排人给薛宝钗归置起了院子,安顿薛宝钗住下。
自此冠军侯府内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
时间一晃,转眼又过了几天。
自从上次神都大爆炸之后,永平帝罢朝数日,朝政都由内阁接手。
萧钦言几次入宫求见永平帝,想询问一下新政推行之事是否要暂缓,但都被夏守忠给拦了下来。
萧钦言没有办法,只能是继续硬着头皮推行新政之事。
与此同时,朝野有关于天谴之事的谣言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神都百姓人心惶惶,都担心南城大爆炸再度上演一次。
夜晚,京郊玄真观外,顾千帆此时正调遣着大批的锦衣卫将玄真观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上次贾珏在殿中奏陈永平帝南城大爆炸乃是人为之后,锦衣卫便开始按照贾珏提供的线索暗中展开调查了。
锦衣卫全力发动之下,只用了短短三天的时间,便查清了这三个月中神都有关硝石硫磺木炭大宗采买的流向。
经过调查,仅仅是这三个月内,就有十多万斤制造黑火药的材料被暗中采买并运送到了玄真观中。
玄真观是京郊外的一处道观,但说起玄真观,估计对红楼不熟悉的人没有什么印象。
但是提起一个人,估计很多人就知道,贾敬。
贾敬便是宁国府贾珍的父亲,也是这几十年来,宁荣二府最出色的一个人了。
贾敬早年通过科举成为金榜题名的进士,以前跟义忠亲王交好。
后来在参与夺嫡之争中,贾敬受到牵连,只能够躲到城外玄真观修道避祸。
也正因如此,贾敬算是因祸得福,抄家宁国府的时候,他被人下意识的给忽略掉了。
之所以大量制造黑火药的原材料被送到玄真观,那就不得不提一提火药的来源了。
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炼丹术密切相关。
早在东汉时期,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就提到了硝石、硫磺等物质的炼丹方法。
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中也记载了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炼丹的方法,这被认为是火药配方的最初形态。
因此玄真观采购硝石硫磺木炭等物品,也能够掩人耳目。
毕竟这些材料,道士在炼丹之中也会广泛运用。
就算偶尔有人在玄真观发现了这些东西,也不会引人起疑。
言归正传,此时锦衣卫已经将整个玄真观包围的密不透风。
伴随着顾千帆一声令下,锦衣卫直接冲入了玄真观中,开始抓人。
此时玄真观打坐的精舍内,在听到了道观内打斗之声后,一身老道装扮的贾敬缓缓睁开了双眼。
从卷入了这桩惊天大案之后,贾敬就猜到了,自己早晚会有这一天。
只是让贾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
在叹了口气后,贾敬没有迟疑,撕开袖口取出一枚丹药之后便吞服了下去。
不多时,贾敬七窍流血倒在了地上,已然是气绝身亡。
此时锦衣卫已经将整个玄真观全部控制了起来。
随后顾千帆便开始审问抓捕到的人员。
一夜无书,转过天来,顾千帆便紧急赶回了宫中前去面圣了。
与此同时,后宫内,小越侯正与姐姐越贵妃一起商议着事情。
小越侯此时无比焦急说道。
“娘娘,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现在大皇子成了储君,您还让我们按兵不动。”
“再这么下去,等到允文就藩,那一切就全完了。”
“咱们现在无论如何也得找到太子的致命把柄,把他拉下马啊。”
“否则的话,将来等候咱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越贵妃听后淡然说道。
“所以呢,你们手里有什么太子的把柄啊。”
“除了当初的科举舞弊案外,还能有什么啊。”
“陛下若是会因为这个废了太子,那当初就不会把事情按了下去了。”
听到这里,小越侯垂头丧气说道。
“那照这么说,咱们难道只能够束手待毙了嘛。”
越贵妃冷笑一声后说道。
“束手待毙,怎么可能。”
“本宫与皇后斗了几十年,难道就是为了束手待毙嘛。”
“行了,你就无需多虑了,本宫自有主意。”
“你安抚一下派系之人,让他们不要着急,刚好趁着这个机会,也能看看到底那些人是真心实意辅佐允文,那些人是趋炎附势。”
(本章完)